
北青辟谣申台龙执教国足 足协确认韩国教练不在选帅名单
- 20
近期关于韩国籍教练申台龙可能执教中国男足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。据《北京青年报》8 月 6 日报道,随着申台龙正式出任韩国 K 联赛蔚山现代俱乐部主教练,这一传闻不攻自破。中国足协明确表示,韩国籍教练员不在当前选帅范围内,且自始至终未向申台龙发出过邀请。
一、传闻起源与事实澄清
申台龙的名字与国足选帅产生关联,主要源于两方面巧合。其一,他曾担任中国队世预赛 18 强赛同组对手印尼队的主教练,对国足战术特点较为熟悉。其二,在 7 月 7 日东亚杯首轮中韩比赛现场,申台龙以韩国足协副主席身份与中国足协主席宋凯同框,引发外界对 “中韩足球合作” 的联想。然而,这一画面被过度解读,实际申台龙当时的身份是韩国足球管理机构的官员,并非求职教练。
真正让传闻终结的是蔚山现代的官宣。8 月 5 日,这家 K 联赛老牌劲旅宣布申台龙接替金判坤成为新帅,以扭转球队近期 11 轮不胜的颓势。亚足联官方渠道确认,申台龙此次回归 K 联赛是其执教生涯的重要转折,也是他自 2012 年后首次重返韩国顶级联赛。
二、足协选帅标准与韩国教练的 “隐形壁垒”
中国足协此次明确排除韩国教练,并非临时决策,而是基于多重考量:
过去国足曾尝试引入韩国技术团队,但效果不佳。例如 2019 年里皮团队中包含 6 名韩国助教,最终因 “死敌联手” 的心理隔阂未能形成合力。韩国教练强调的体系化打法与中国球员 “个人英雄主义” 的文化差异,被认为是合作障碍。此外,部分媒体人指出韩国教练存在 “小团体主义” 倾向,可能影响更衣室稳定。
战术理念与选帅方向
足协此次选帅更倾向于 “欧洲拉丁派” 教练,要求候选人具备先进战术理念且熟悉亚洲足球。例如前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、德国名帅施密特等被列入候选名单,他们擅长的 4231 阵型、高位逼抢等打法更符合足协的战术革新需求。相比之下,申台龙惯用的 5-4-1 防守反击体系虽在印尼取得一定成功,但被认为难以快速提升国足进攻效率。
薪资预算与性价比考量
足协将新帅团队年薪严格控制在 200 万欧元以内,这一标准对韩国教练缺乏吸引力。韩国顶级教练如崔康熙在中超的年薪普遍超过 300 万欧元,而欧洲教练中不乏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此外,申台龙目前的薪资已达韩国 K 联赛最高水平,远超国足预算。
三、申台龙的执教履历与国足适配性分析
尽管传闻不实,但申台龙的执教经历仍值得关注:
申台龙曾带领韩国队在 2018 年世界杯小组赛 2-0 击败德国队,创造亚洲足球历史。执教印尼期间,他通过归化球员策略将球队带入亚洲杯淘汰赛和世预赛 18 强,展现出整合资源的能力。例如在对阵沙特的比赛中,他采用 3-4-3 阵型,通过归化球员的快速反击取得进球,战术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。
战术风格的局限性
申台龙的战术体系高度依赖防守反击和归化球员,但这一模式在国足可能面临水土不服。国足目前归化球员数量有限且状态起伏,难以复制印尼队的 “归化 + 反击” 打法。此外,他在印尼队的成功离不开东南亚球队的体能优势,而国足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的稳定性不足,可能削弱战术效果。
个人态度与职业规划
申台龙本人对执教国足态度复杂。他曾在 6 月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 “中国足协未发出邀请”,但同时称 “有信心带好国足”,认为需要 “了解球员特点而非单纯引进战术”。然而,其近期接受蔚山现代邀约的举动表明,他更倾向于在韩国本土联赛证明自己,而非冒险接手国足这一 “烫手山芋”。
四、国足选帅困局:从混乱到理性的博弈
申台龙传闻的终结,折射出国足选帅的深层困境:
目前足协已收到 40 余份教练简历,但真正符合 “熟悉亚洲足球 + 年薪≤200 万欧元” 标准的候选人有限。前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原本是热门人选,但哥伦比亚球队百万富翁近期向其抛出橄榄枝,可能导致国足计划落空。相比之下,曾执教北京国安的德国名帅施密特更具竞争力,他熟悉中国球员特点,强调跑动和对抗,且战术理念与国足需求契合。
高层决策的分歧与效率
据《东方体育日报》报道,足协内部对选帅方向存在争议:部分人主张启用本土教练(如郑智)过渡,另一部分人坚持引进外教。这种分歧导致选帅工作陷入僵局,原定 9 月确定新帅的计划可能推迟至 10 月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足协高层对教练年龄、战术风格的要求存在矛盾,例如既希望引进 “60 岁以下少壮派”,又倾向 “经验丰富的老帅”,这种摇摆加剧了决策混乱。
球迷与舆论的双重压力
球迷对选帅拖沓表达强烈不满。社交媒体上,“选帅比找对象还难”“足协该向日本足协学习效率” 等言论频繁出现。部分专家则呼吁理性看待韩国教练,认为排除特定国籍可能错失良才。例如足球评论员赵宇指出,应 “以能力而非国籍论英雄”,但这种声音在民族情绪高涨的舆论场中显得微弱。
五、未来展望:短期阵痛与长期重构
尽管申台龙传闻已平息,但国足选帅仍需面对现实挑战:
国足需在 2027 年亚洲杯前完成战术磨合,而新帅到位后实际可用的集训时间不足两个月。若选帅继续拖延,可能影响球队备战节奏,甚至导致 10 月热身赛取消。
青训与体系的深层改革
选帅只是表象,国足的根本问题在于青训断层和文化缺失。日本通过《百年计划》培养出 60 万注册青少年球员,而中国青训仍处于碎片化状态。正如前泰山队助教佩普・穆尼奥斯所言,“短期目标导向的选帅无法解决长期问题,需建立三到五年的青训体系”。
理性与务实的平衡
中国足协需在 “名帅情结” 与 “性价比” 之间找到平衡。施密特等熟悉中国足球的欧洲教练或许是现阶段最优解,但需给予其足够的战术自主权,避免重蹈里皮 “高薪低能” 的覆辙。同时,探索本土教练与外教结合的 “双轨制”,或能为未来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结语
申台龙传闻的终结,标志着国足选帅回归理性轨道。中国足协需以此次事件为契机,加快推进选帅工作,同时从青训、管理等深层领域入手,重塑中国足球的竞争力。正如申台龙在执教印尼时所言:“了解球员比引进战术更重要”,国足的改革同样需要回归本质,脚踏实地而非追逐热点。
贝博ballbet